七旬匠人守秤心半个世纪的刻度人生
2025年4月26日,在江西遂川木匠街,77岁的甘柳根守着一家秤杆店,从 15岁学艺至今,他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,雕琢出十里八乡闻名的 “良心秤”。
小店隐于闹市,屋内昏黄的灯光下,老式工具错落有致。甘柳根布满老茧的手虽因岁月微微颤抖,握起刻刀却稳如磐石。佝偻的脊背在工作台前挺直,他专注地在秤杆上雕琢刻度,仿佛周遭喧嚣都与己无关。
杆秤制作工序繁杂,从选料粗刨、细磨,到打磨配件、校准定盘,十余道工序他皆烂熟于心。最关键的刻度制作,需将铝丝或铜丝精准钉入,稍有偏差秤便失准。最后砂纸打磨、上色打蜡,每一步都遵循祖辈工艺?!白龀尤缱鋈?,靠的是诚信?!?甘柳根总这样说。
上世纪 80 年代末,电子秤兴起,手工制秤日渐式微。同行、徒弟纷纷转行,他却坚守至今。曾经能养活一家六口的手艺,如今仅够维持他一人生活。顾客多是挑菜摆摊的农户,一把手工秤能用二三十年,回头客寥寥。
如今,老人一天最多做 3 把秤。迁至偏僻的木匠街后,生意愈发冷清,即便孩子们因他高血压多次劝阻,他仍不愿放下这份坚守。古稀之年的甘柳根,守护的不仅是即将失传的手艺,更是对传统技艺的赤诚之心。
视觉江西 李建平 摄
'未登录'